李阅桐律师作为一名专注于执行领域的律师,非常理解您“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”的愤懑与无助。许多债权人认为,官司赢了,剩下的就是法院的事。但现实是,法院案多人少,对于提起查询,查无财产线索的案件,依法只能“终结本次执行程序”结案。但这绝不意味着债权的死亡!案件的“休眠”,恰恰是专业执行律师介入的最佳时机。我们的核心工作,就是唤醒“终本”案件,将被执行人隐匿的财产“挖”出来。
下面,我通过一个真实案例(为保护隐私,信息已做处理)来阐释我们的工作方法。
【典型案例:消失的“个体户”与浮现的“豪宅”】
王总曾供货给李某,李某是个体工商户,拖欠货款50万元。王总胜诉后申请执行,法院查询反馈:李某名下无房、无车、无存款,个体工商户的账户也已注销。法院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。王总几乎放弃。
我们的破局之路:
1. 深度尽调,穿透“人”的迷雾:
难点: 个体户经营者常以“个人”与“经营”财产混同为掩护,造成“无财产”假象。
技巧: 我们并未局限于查李某本人。通过关联案件查询、社会关系摸排,我们发现其妻子张某名下突然多出一套市值近300万元的房产,且购于债务产生期间。
行动: 我们立即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申请,并附详细证据链,要求追加张某为本案被执行人,并查封该套房产。理由是,该购房款实质是李某将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收入转移至妻子名下,属于逃避债务。
2. 善用执行措施,施加全方位压力:
难点: 被执行人存在侥幸心理,认为法院也拿他没办法。
技巧: 我们同时向法院申请了对李某采取限制高消费、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(老赖) 等措施。很快,李某因无法购买高铁票、其子女无法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而感受到切肤之痛。
行动: 我们抓住其心理防线松动的时机,主动联系沟通,明确告知其拒不履行及财产转移的法律后果(可能涉嫌“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”)。在“房产被查封”与“自身被限高”的双重压力下,李某主动现身,一次性付清了全部50万元货款及迟延利息。
案例启示与执行策略核心:
这个案例清晰地表明,执行不是被动等待,而是一场主动的“侦查战”与“心理战”。
从“查法院系统”到“查人脉与社会关系”: 我们不仅要看财产登记信息,更要研究被执行人的家庭、社交圈、经营历史、资金流向,找到财产转移的蛛丝马迹。
从“单一执行”到“组合拳施压”: 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各种强制措施——罚款、拘留、失信、限高,甚至追究刑责,多管齐下,迫使被执行人从“不愿还”变成“不得不还”。
“终本”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: 专业的执行律师,能将“终本”案件视为一座待挖掘的富矿。我们需要的是您的授权和一份永不放弃的决心。
专门做执行案件的李阅桐律师如何做执行案件?如果您也正手握一份“执行白条”而感到无力,请记住:法院的“执行不能”不等于“债权无望”。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,让我们帮您把判决书上的权利,兑现为您账户里的资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