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账上没钱但仍在运营,这样追款成功!作为执行律师,我们经常面对这样的客户困境:客户虽然赢得了诉讼,却拿着"一纸空判"陷入新的焦虑——被执行人公司账户空空如也,财产查控一片空白,但种种迹象表明这家公司仍在正常经营。
这种"公司账上没钱但仍在运营"的状况,已成为当前执行实践中最常见的难题之一。
一、"空壳"运营:执行中的现实困境
许多公司在面临执行时,会采取各种手段规避执行。中国法院网报道的一起典型案例中,执行干警发现某电子商务公司"公司账户空空如也,名下也没有任何财产登记",甚至连经营地也"人去楼空,门锁上落满了灰尘"。
然而,公司真的停止运营了吗?
在该案例中,执行干警通过前同事的朋友圈发现公司仍在经营的线索,最终在税务部门查到公司按期缴税的记录,只是用来缴税的账户并未登记在公司名下,才"躲"过了网络查控。这正是典型的"账面无钱、实际经营"的情形。
二、多维度查财产:突破执行困境的关键技巧
面对这种看似无解的困境,执行律师需要通过多维度调查,挖掘隐藏的财产线索:
1. 税务账户追踪:如上述案例所示,公司正常经营但使用非公司账户进行资金结算,可通过税务部门查找到这些"隐身"账户。
2. 分公司财产执行:崇阳县法院在一起执行案件中,面对总公司资产不足的困境,依法直接执行其分公司的财产,成功将32万余元货款全部执行到位。
3. 第三方协作破局:黄梅法院通过执行指挥中心的跨省联动机制,在江苏盐城成功找到被执行人并追回20万元货款,打破了"人难找、款难追"的困境。

三、活用法律利器:迫使"老赖"现形
针对仍在经营却声称"没钱"的公司,可综合运用多种强制措施:
限制高消费:让被执行人"奢侈消费路"被堵死;
纳入失信名单:通过信用惩戒增加其违约成本;
执行分公司财产:法律明确规定,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,直接管理的责任财产不能清偿债务的,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执行该法人分支机构的财产。
四、给债权人的建议
执行不能与执行难存在本质区别。"执行难"是被执行人"有钱不还",而"执行不能"是被执行人"无钱可还"。对于仍在运营的公司,多数属于前者,仍有追偿可能。
在与债务人进行交易前,建议通过要求提供抵押物、寻找保证人等方式降低风险。一旦发现对方有逃避执行的可能,应尽早采取法律手段,而非等待情况恶化。
结语:
公司账上没钱但仍在运营,这样追款成功!面对公司"账上没钱但仍在运营"的状况,债权人不必过早放弃。通过深入调查财产线索、灵活运用法律规定的各种执行措施,完全有可能打破执行僵局,实现债权回收。
执行追债律师的专业价值,正是体现在这些看似"无财产"的案件中,通过专业技巧和坚持不懈,挖掘隐藏的财产线索,最终帮助客户实现胜诉权益。







